中原之地,一马平川,从河南到北京,中间几乎无险可守,李来亨带着几千人马踏中原,都搞得清廷鸡飞狗跳,如果西军十几万人马攻进河南,一路北上,以满清现在的实力,只好立刻放弃北京,逃出关外。
孙可望和李定国到底有没有进军河南的企图,多尔衮不知道,但他设身处地的推想,如果把自己换成孙可望和李定国,未必能抵御这种一举夺取天下的诱惑,也许……孙可望也许会遵守承诺,先打败楚军再说,不去染指中原,但是多尔衮不敢拿清廷的命运去赌这一把。
那是北京啊!
孙可望只要收复北京,就能压过汪克凡收复南京的大功,永王朱慈焕回到紫禁城后,西军的正统地位再无法撼动,孙可望和李定国哪怕原来没有这个打算,但是突然看到机会就在眼前,谁敢保证他们不动心?
为了北京的安全,必须守住河南。
想要守住河南,必须守住义阳三关和南阳、新野,守住伏牛山和大别山组成的这道天险,把西军堵在湖北。
“汪克凡窃取湖广,终成朝廷心腹大患,孙可望自云贵出兵,夺取四川之后也立刻攻打湖广,可见湖广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我军若能占据这里,就能毁掉汪克凡的根基,把孙可望堵死在云贵蛮荒之地,所以武昌不能不救,孔有德和尚可喜也不容有失,本王打算调谭泰前去河南,再从直隶、河南抽调三万八旗和绿营助战,诸公以为如何?”
多尔衮斜靠在病床上,两排八旗勋贵和文武大臣站在他的床前,商议军国大事。
这几年来,清廷被楚军拖着一直不停的打仗,穷兵黩武,国力唯艰,本来应该休养生息,暂时不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但是多尔衮这次“联明讨贼”,还是得到了清廷上下一致的支持,就是因为他的目的是要恢复漕运,是要改善北京城里满洲人的生活条件,所以大家勒紧裤腰带也要表示支持,现在多尔衮突然要转变战略方向,把主力调去湖北抢地盘,大家都从心底一法,八旗兵现在已经不行了,河西四将和吴三桂的部队才是我大清的国之柱石。
多尔衮深有同感。
他也感觉八旗兵一天不如一天,一代不如一代,以后满清打江山,可能要更多依仗汉人军队,所以他对“河西四将”非常重视,有意把他们打造成一个典型,短短几天内连下三道圣旨,加官加爵,以示恩宠,又把老秦军的地位提高了半格,名义上还受吴三桂节制,但是同时也可以直接接受清廷的命令。
“唉——我吴某人自从剃发从龙,对大清一向忠心耿耿,这几年率三军将士浴血奋战,冲锋陷阵,不避艰险,没想到朝廷还是拿我当外人,多尔衮玩的这一出,无非就是大小相制嘛,真是班门弄斧。”吴三桂很是不满,在手下心腹面前大发牢骚:“老秦军既然这么能打,本王也不能耽搁他们的前程,罢了,就让他们去给安庆解围吧。”
吴三桂以退为进,干脆对老秦军全部放权,还顺着清廷的心意,派他们前去救援屯布儿。
焦琏的阳朔兵在南京会战后才加入楚军,撑死了就算二线部队,和楚军的主力根本没法比,张勇和赵良栋打败他的一个师,尾巴就恨不得翘到天上去,也罢,本王就顺势再捧你们一把,把你们真的捧到天上去,然后爬得高,摔得重,早晚得在楚军那里碰个头破血流。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