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林将军是为救镇国公死的,他死后家里也就只剩下女儿林青玉了,镇国公也明白皇上忌惮镇国公府的势力,尤其是他们镇国公府历代掌管镇北军的兵符,他的几个儿子接连惨死,如果说这里面没有皇室搞小动作,他是不信的。
可是他作为臣子,又不能真的看着边境的百姓们去死,哪怕明知有问题,他也不能拒绝上战场。可惜镇国公千防万防,也没想到自己身边的亲信里竟然出现了叛徒。能被他当作亲信的人,都是跟着他有二十年之久的老人,他们在各种战役里是能交托生死的兄弟,只是没想到最后会有人背叛。
大战胜利后,那射向他的三支毒箭来时的方向,正是他身后几个亲信所在的位置,这个事实让镇国公一时间没有办法接受,也就是这一瞬间的晃神,让武功高强的镇国公失去了躲避危险的最好时机,他身边的林将军也是这个时候站出来帮他挡箭的。
最后林将军被毒箭射穿要害,直接当场殒命了。而镇国公虽然躲过了致命伤,但也被不断射过来毒箭给擦伤了,好在他的护卫队及时赶了过来,那个叛徒也被当场抓获,镇国公才侥幸逃过一命。不过这毒箭上的毒属于一种秘药,根本没有解药,如果不是镇国公内力深厚,及时控制住了毒素的蔓延,他也不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
本就打算这次回去后就上交兵符的镇国公,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故后,直接打消了上交兵符的心思。镇北军世代都被他们镇国公府掌控,以这任皇帝的心胸,未必能好好善待镇北军,他不能让忠诚的战士们落的一个悲惨的结局。
而且上交兵符后,他仅剩的那个儿子李应真估计只有死路一条了。镇北军向来团结,对于镇国公府更是忠诚,哪怕镇国公府手中没有兵符,只要镇国公府里的人活着,嫡系一脉就能调令的动镇北军。皇上拿到镇北军的兵符后,估计最先做的就是灭镇国公府满门。
也是想到此,镇国公一向忠于大安朝的脑子才突然清醒过来。他已身中剧毒活不久了,兵符在,他的小儿子还能苟活一段时间,如果兵符不在了,估计前脚他刚死,他镇国公府距离被灭门就不远了。
李应真是镇国公为他们这一脉留下的后路,表面上李应真是作为质子留在都城的,实则不让他入军队也是镇国公特意的。如果镇国公府所有的儿郎们都从军,圣旨一出,他们官职在身不得不听令行事,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几个儿子死在战场上,镇国公无可奈何的原因。
但李应真就不同了,他对外一直是个纨绔的形象,对于习武从军自小就不感兴趣,皇上就是想找借口把他送去战场都没办法,这么明显容不下人的做法,他也不敢顶着悠悠众口去做。
毕竟镇国公府世代尽忠,死到现在都快灭门了,要是这样皇室还对镇国公府的独苗下手,不说朝上其他官员呢,就是百姓们也能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他,到时候皇室的名声要烂透了。这也是现任皇上哪怕是忌惮镇国公府,也只敢背地里用阴招的主要原因,他也不想以后的史书记载上评述他是个昏君。
不过他做的那些小动作也不是没有人知道,镇国公府里除了李应真外各个都武艺高强,这一个个的全部都出意外也确实有些明显了,也只有无知的百姓们真的以为他们是在战场上牺牲的。
朝堂上有脑子的文臣不敢得罪皇上,自然是看破不说破,而有脑子的武将则是想替代镇国公府,并努力成为下一个“镇国公府”,自然也不会站出来为镇国公府鸣不平。至于没脑子的官员,都说是没脑子了,他们怎么会想那么多呢。
镇国公府最早那一代的镇国公是和皇上一起打天下的,按照两人以前说好的,天下打下来后,镇国公应该被封为一字并肩王的,只不过当时的镇国公并不贪恋权势,会支持兄弟一起打天下,也全是为了受苦的百姓们考虑,这才有了只受封镇国公的事。
当时的皇帝感激兄弟无私的精神和付出,还给了他一道圣旨和免死金牌,圣旨里的内容意思大致就是:如果皇室后代里有不堪为君主的,镇国公府可以换了重新选人上位。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