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的目光更是变得古怪起来。
锦囊妙计?
大家都听过类似的典故,最着名的莫过于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在民间流传甚广,只是那时候罗贯中还没出生,还没将其整理成恢宏巨制。
毫无疑问,大帅手中的锦囊,一定是来自国师大人!
国师!
古怪的目光渐渐炙热。
哪怕跟随南征的都是武将,但只要是有眼睛的,有耳朵的,谁不知道秦枫的大名,谁没听过秦枫的事迹?
原本跟随这位年轻的大帅跋涉千万里来到安南国,虽然兵势煊赫,但这一路上年轻皇子的带兵能力,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很多时候还是要依赖几位老将军的辅佐,这让很多人心中悄悄捏了把汗。
若是真到了战事胶着的时候,这位四皇子殿下,能经得起战火的考验么?
但现在,不知怎地,当看到朱棣取出那个锦囊的时候,所有的质疑和担忧,在转瞬间烟消云散!
这就是秦枫的威慑力!
有国师在,就没意外!
国师不在,但锦囊在。
朱棣目光落在这张薄薄的信笺上,凝神望去。
【此番出兵,只为吊民伐罪,解民倒悬,我大明天兵奉行天讨,不愿见生灵涂炭。】
【因此,有几桩告诫,望殿下遵行。】
【其一,除了战争所需,不要过多杀伤人命,尤其是我大明兵锋,不要指向安南平民。】
【其二,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可劫掠百姓,致使民怨沸腾。】
【其三,不可侵犯敌国女子,不论是百姓妻女,或是敌国将领家眷。】
【其四,除非战术需要,否则不要过多焚毁百姓房屋家舍。】
【其五,如非必要,不要践踏百姓庄稼。】
这?
朱棣看完信笺,不可置信地将那页薄薄的纸,翻了过来,却见背面空空如也,并没有字迹。
结束了?
就、就说了这些不痛不痒不相干的?
朱棣不由得大为失望。
这一路上,虽然还没抵达安南国,但行军途中已经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朱棣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咬着牙坚持下来。
很大意义上,秦枫的三个锦囊,就是朱棣的精神支柱。
本以为到了安南国,这第一个锦囊,记载的是如何克敌制胜,如何先声夺人,先打一场漂漂亮亮的开门红,也好彻底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严威信……
可是不曾想,这至关重要的第一个锦囊,竟然完全与战略战术无关。
字里行间,谆谆教诲,都是让他尽量不要侵犯百姓,不要让国战发展成侵略战,解决安南之后,这里或许便是大明的领土,这里的百姓,也就是未来大明的百姓。
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
但问题是!
仗怎么打,怎么解决这个看上去很不好对付的坡垒城,朱棣还是一头雾水的呀!
然而锦囊用过了,四周的将领看不到锦囊内容,只是用一种羡慕而且崇拜的目光望着自己。
朱棣知道,这目光不是对着自己的,而是对着他那位无所不能的老师。
呼!
朱棣神色不变,将信笺随手塞进身边一个将领的火把中,转瞬焚成灰烬。
现在除了他之外,无人知道锦囊的内容。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