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三月初,起义军再次尝试进攻杭州,但未能获胜,杭州依旧掌握在北宋朝廷的手中。】
【而之后,官兵更进一步,将领杨可世、刘镇所部攻陷了歙州,王禀所部攻陷了睦州。至此,起义军失去了歙州和睦州两大关键州城,几乎彻底落入绝境。】
【这个时候,方腊并没有能够起死回生、绝地反击、转败为胜——起义军一路向着失败的结局飞速狂奔着。】
【四月初二,衢州被官兵攻陷,起义军重要将领郑魔王被俘;四月十七,婺州也失陷了;四月十九,王禀率部攻陷了青溪县。】
【青溪县,正是起义军最开始发动起义时的根基所在。】
【最开始,方腊没有想到朝廷的兵马会来得这么快,他以为自己还有一些时间,用来攻下更多的城池,也有一些时间用来部署防御——但是显然,他的判断出了问题,在确切知道东南震荡的消息后,北宋朝廷的兵马调动堪称飞速。】
【而由于这一次判断失误,所以起义军没能赶在朝廷兵马赶来前占领控扼长江天险的金陵,继而无法实施起义一开始制定的,划江而守、对抗朝廷的计划;同时,由于判断失误,所以起义军在朝廷兵马前来的时候,兵力分散,防御不足,完全陷入了被动局面,根本不是朝廷军队的对手。】
“确实,江南地区如果不能倚仗长江天险,就会非常缺乏足够的天险用以依靠。”朱棣对此深表赞同。
长江,其实就是江南地区的一个关键屏障——纵观历史上在江南地区的政权,能不能靠上长江,能不能把长江掌控在手中,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然,也不是说没了长江天险就守不了城,倒也能守,但是说实话,两者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如同宋朝自己,南宋能够维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长江天险还能够为南宋朝廷所倚仗,没有丢了长江天险,没有失去这样一道无可替代的、关键性的屏障,对于南宋朝廷来说至关重要。
再比如之前的黄巢起义,唐朝朝廷布置的防线同样是寄希望于淮河天险——为什么是淮河天险而不是长江天险,那当然是因为黄巢已经渡过长江了,要是还没有渡过长江,唐朝朝廷也一定更愿意在长江两岸布置防线。
金陵,或者说应天府,就是长江防线的一个关键点。
大明当年之所以选择定都于此,除了诸如风水问题、根基在南方、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这些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应天府的地理优势:背靠钟山,紧邻长江,进可攻退可守,就是天然的要塞。
在应天府,长江天险可以作为北方敌人来袭时候的重要防线。
当然,现在大明的情况不一样了,需求也不一样了,所以应天府不再是最适合大明的京师,所以他选择了迁都。
但不管如何,长江对于一个南方政权来说,是无需质疑的关键。
方腊起义败的这么快,除了因为他兵力分散,没有那等足够出色的将领,军队整体战斗力和北宋官兵差的有点大之外,就是因为他没有一个足够凭依的天险。
长江。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