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宰相后的王黼,趁着蔡京辞官的时候,表面上顺应人心,彻底反对蔡京的所有行为,不论是方田、还是医学算学之类,以及茶盐钞法等等……天下人都称赞他是贤相。】
赵匡胤也感到头晕目眩了。
事实上,从这个故事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时常会感到头晕目眩,甚至到现在已经有了些许进步——最开始的他,在头晕目眩的时候,是真的感觉自己可能会突然晕过去,倒在地上。
但现在的赵匡胤,他已经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头晕目眩依旧会头晕目眩,但是那种自己可能会突然栽倒在地上的感觉已经没有了,他觉得自己站得非常稳当,一点也不用担心会倒下。
这大概还是因为刺激的多了,经验丰富了。
不过,王黼这么个人的情况,以及赵佶对王黼的态度,也还是让赵匡胤觉得大开眼界。
从这一系列官场生涯可以充分看出来,王黼这个人确实是极其善于揣度人心,讨好他人——而且讨好的水平也很高明,不至于让人觉得过度,甚至应该是能够做到不着痕迹地讨好的那种。
所以,虽然被盖棺定论学问不多,水平不高,但王黼就是能够一路升官,还升得飞快,并且在和蔡京闹翻之后,还能够重回朝堂、更进一步。
这种人,确实也不多见;而作为皇帝和作为一个人,赵匡胤也承认,确实他也会喜欢这种能够做到讨好自己、非常贴心的大臣——但是他也不至于把王黼任命到这个地步!
擅长讨好人,能哄自己开心,但是水平不足也没什么正经做事的心的人,可以用,但也应该放到合适的地方上去,宰相这个位置就不合适,这个地方还是要放一些水平足够、能够正经干事儿的人才是。
更不要说,这王黼竟然还是连跨八级直接升到少宰这个位置上的!
赵佶的已经完全变成了那种昏君的状态了吗?
之前好歹还有些条理,等到他在位后期,已经是彻底不演了,也一点也不想考虑朝堂天下了吗?
【但事实上,王黼借着自己位高权重的情况,到处搜罗财富,并且排挤打压诬陷他人。】
【他设立了应奉局,自己兼任提领,中外钱财、天下财力都在他的控制之中,任由他随便使用,在他的主导下。地方官府竭尽全力搜刮各种珍奇之物,压榨百姓,上供给应奉局,但事实上,这些珍奇之物被进奉给了宋徽宗的不到十分之一,剩下的全部都归到了王黼手中。】
【……该说不说,这种截留上供之物,大量的好东西、一等的好东西全留给自己家的操作,也是屡见不鲜了。】
【在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的时候,王黼为了粉饰太平,就把消息全部压了下去,哪怕起义军已经攻破了六郡之地,他也没有上报——顺带一提,即便王黼做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也没有被斥责或者贬官,后来还所谓的“因功”转为少傅,又升任了少师。】
“哇塞……”短短两个字,说尽了百姓们的所有感触。
虽然简短且简单,但是这已经足够表达了——千言万语,都蕴含在其中。
-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