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这回事舒晏上辈子没吃过猪肉也也见过猪跑,一旦确定要拆迁了,必然要冻结所有操作。
二十年后哪片地确定要拆迁了,立刻用无人机拍照留档。等到真的拆起来时,每栋房子每棵树都要和无人机拍的照片一一比对。因此得到拆迁的消息后,再临时盖房子种树完全没有用。
千禧年代还没有无人机,但也不碍事,无非就是政府工作人员拿着相机一寸寸地走、一张张地拍。
拆迁前临时占便宜是绝不可能的,土地承包转租等一系列交易到时候也早就冻结了。
因此,舒晏想要包一块梦湖边上的地种东西只能是长线操作。
她必须要做好种地五年的准备。
这样的长线操作,舒晏就算不赚钱,最起码也要做到收支平衡不赔钱。
包地、雇人、灌溉……哪一样都要钱。
要是一两年后就能拆迁最好,但如果真的要等上五六年后才拆到她那一片,硬生生地赔上5年,舒晏肯定是赔不起的。
在土地上种什么容易保本呢?
舒晏得仔细研究一番。
.
舒晏在同小区里又租了一套房子作为员工宿舍。
最大的那间卧室,舒晏指定给田盼娣和王来来住。
舒晏不知道田盼娣流产多久了,流产后按理说应该好好休养,不能劳累、充分休息、注重营养等。
但是田盼娣流产后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舒晏注意到她时不时伸手揉揉腰,明显是腰部经常酸痛。
虽然现在已经晚了,但是舒晏觉得晚一些休养总比不休养要好。
舒晏不想给田盼娣派活,但是又怕白发工资养着她田盼娣会多想,只能想办法为她找轻松的工作。
招聘其他员工时,舒晏都让田盼娣跟着她一起面试,然后询问田盼娣的意见。
田盼娣一开始什么都不敢说,但是舒晏要求田盼娣必须要说五句话来评价一个员工。
“以后你们都是要在一起工作的,我可不希望店里的员工们合不来吵架,我还要给你们断官司。所以干脆从一开始就挑能合得来的。”
田盼娣受宠若惊,“那为什么以我为标准,找能和我合得来的……”
舒晏理所当然地回答道,“因为你是最早来店里的那个啊!”
“当然是后招进来的要能和先招进来的合得来!”
田盼娣比现在招聘的员工早来了二十多年。——舒晏心中想道。
舒晏非常了解田盼娣,她干活勤快、性格宽厚、很少与人起矛盾。如果哪个新招聘的员工和田盼娣都合不来,那和别人就更合不来了。
舒晏遇到田盼娣后,每天都盼着还能接到其他阿燕面馆的老员工打来的电话。
可惜后面再也没有了。
能够重新和田盼娣相遇,已经是概率极低的巧合、极为难得的缘分了。
舒晏也不贪心,能和田盼娣重逢她就很知足了。
而且阿燕面馆的几个老员工里,田盼娣年轻时是过得最苦的那一个。另外几个老员工的人生虽然也说不上多完满,但是都比田盼娣要强上一大截。
因此,舒晏十分庆幸回到二十年前找到的唯一一个老员工是田盼娣。
除了田盼娣之外,舒晏还招了两女一男三名新员工。
卫晓丽,二十出头的年纪,进城打工两年了。
屈红,不到三十岁,小孩在老家刚上幼儿园,她重新出来找工作。
还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名叫董小虎,舒晏准备让他主要负责进货搬东西这类体力活。
其实饭店开起来,进货最好有一辆面包车,但是舒晏舍不得买。
现在汽车太贵了!
一辆像样的汽车价格,都能抵得上一套房了!
即使是用来送货的最便宜的小面包车,价格在舒晏眼中也高得离谱。
准确的说,不是汽车太贵,而是现在房子便宜。在房价的对比下,汽车就太贵了。
舒晏有钱当然买房不买车!
于是舒晏思考一番,决定为饭店添加一样重要财产──用来进货的电动三轮车。
舒晏拨通的绿源电动车公司倪总的电话。
让舒晏有些意外的是,倪总竟然把她的电话号码存在了手机里,接通电话后立刻叫出她的名字,“舒老板!”
舒晏笑道,“老板还不敢当。倪总,我想再从你们公司买一辆用来进货的电动车。”
“你们电动车的电池有进步吗?现在有没有动力更大的,每次充电后能跑得里程更远的?”
倪总叹了口气,“有点进步,但是进步不大。”
“电池这方面还是不行。自从你从我们公司定制电动餐车后,我们公司一直主要在开拓电动餐车这方面的业务。”
当初舒晏画图设计的餐车,给绿源公司带来不少生意。
“普通人对电动车还有疑虑,更愿意选择熟悉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但是对于很多要摆摊的小商贩来说,电动餐车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了。”
“你那个电动餐车做好之后,我们公司宣传了一番,卖出去了很多辆。”
“我立刻让公司里的设计师照着你那辆电动餐车,再设计几款。
“有更小更便宜的、只有一个棚顶不是四面全包的。”
“你那辆配色比较复古,又设计了几款更鲜艳的、接地气的。”
“冬天的配色暖和一点,夏天的配色清凉一点。卖不同的食物的餐车颜色肯定要不一样,里面的布置也要不一样。”
“卖的最好的两款,一款是红色的卖烧烤的餐车,一款是蓝色的卖冷饮冰棍的餐车。”
倪总坦荡得说,“电动餐车这一块的业务还不错,总算赚了点钱,让绿源喘过来一口气。”
舒晏连忙恭喜倪总!
五块五毛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