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
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自杀热线》正式在北师大的闲置仓库开机了。
“《自杀热线》第一场第一镜第一次,开始!”
随着一声清脆的打板声,租来的阿莱摄影机也跟着开机。
坐在监视器后面的李杰,看到现场呈现的画面,不由点了点头。
效果不错。
第一镜拍的是内景,镜头的主角不是人,而是一样东西。
电话线。
呈现在镜头里的效果,大致是除了电话线之外,其他景物都是虚焦。
一根小小的电话线,即使女主角和自杀老人的沟通渠道,也是热线专员和边缘群体的心灵链接。
“喂?”
接着,镜头缓缓上移,从电话线一路摇到女主角的侧脸。
“你好,这里是朝阳区心理咨询中心。”
“过!”
“准备下一个镜头。”
随着李杰一声令下,现场的灯光、摄像、场务立刻开动起来。
调整灯光的调整灯光,调整机位的调整机位。
短片电影,但凡沾了电影两个字,拍起来就没有不麻烦的。
很多时候拍一个镜头也就那么几秒钟的事,但布景、灯光、录音、摄影的调试用时,却是拍摄的几十倍,上百倍。
如果是那种特别的导演,准备选用自然光的,为了一个镜头,可能等上好几天。
当然。
电影拍摄一等几天的情况很少。
那是记录片导演爱干的事。
拍纪录片,不仅辛苦,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别说纪录片导演,就是那些摄像爱好者,为了捕捉一个完美的镜头,一等几天的,比比皆是。
不过。
李杰的这部短片用不着那么麻烦。
主要场景就一个。
袁荃把角色吃的也很透。
拍摄进度,一日千里。
仅仅用时九天,《自杀热线》就拍完了。
杀青这天,袁荃的男友夏宇还出席了杀青宴。
这对金童玉女,也很有意思。
“你们这戏拍的够快的啊。”
小聚结束,回去的路上,夏宇有些惊诧。
“我还以为要拍上十天半个月呢。”
“主要是吴迪规划的好。”
袁荃笑着道:“说实话,他都不像是头一回当导演,完全没有那种新手导演的青涩,片场里的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感觉像是一个熟手。”
“你觉得他拍的怎么样?”
“应该不会太差。”
袁荃低声道:“我跟摄影师聊过,他对吴迪的评价挺高的,那些镜头,基本都是吴迪自己设计的。”
“这么说,北师大又要出一个导演了?”
听到女友评价这么高,夏宇不禁想起另外一位出身北师大的导演。
宁皓。
即将于下个月开幕的大学生电影节,宁皓的《绿草地》也会参与竞赛评选。
这部电影在外界的关注度不高,但业内其实蛮关注的。
去年,《绿草地》在柏林电影节首映,转头又在莫斯科儿童和青少年国际电影节拿了金天鹅奖。
接着。
去年的申海国际电影节,《绿草地》又拿了一个最受大学生欢迎影片奖。
在华表奖,虽然没拿奖,也收获了优秀数字电影技术奖。
别看这些奖份量都不重,但凡是能拿奖的片子,都不是特别差。
有了这些履历,宁皓已经出现在很多人的视野里。
“多半是。”
袁荃嘻嘻一笑。
“你可别忘,吴迪还是一个畅销书作家,有这份光环在,他的关注度可比普通导演高得多。”
此时。
作家跨界当导演的并不多。
知名度最高,最成功的就属《少年天子》的导演刘衡。
五块五毛小说网